怎樣選用當地的銀杏品種
2016/1/13 13:25:53??????點擊:
我國地域遼闊,從遠距離調入品種,不僅有是否適應的后顧之憂,而且需要花費相當的人力物力。
與此同時,我國絕大多數省區,都已有銀杏栽培,一般能就地采收到種子和穗條。掌握一定的標準,從當地實生銀杏中選優,有時也能成為品質上乘的良種。如果當地銀杏樹數量較多,這種選擇往往是相當有效的。
選用當地品種,應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
通過訪問,首先要搞清當地及臨近區域是否有大粒型白果。由于各地實際結實的白果樹數量有限,加之收購時一般 都以種核大小作為分級標準,所以.通過訪問,就可以在短 期內初步掌握該地區可能存在的銀杏良種資源概況。
在訪問的基礎上,要對群眾提供的線索逐一進行核實。通過實際調查,確認具體植株的真正優劣。經過多年核實,我 們發現,群眾所提供的情況,有時稍有夸大,有時則故意隱 瞞。有人出于想售高價的心情,總是說自己的白果有多大多 大。但是也有些真正擁有優良白果資源的人,生伯將來要被 人采穗以至影響結實而故意隱瞞。所以,在訪問的基礎上,一 定要通過實地考察,才能確認并發掘出真正優良的良種資源。
銀杏種實形態成熟后,要單株采樣,實測種子的各項性 狀,包括全籽重,全籽形狀,柄長,珠盤形狀、大小,種子 外種皮表面有無白粉,外種皮上的油滴形狀、大小及其分布, 以及清除外種皮后的種核形狀.種核重,種核長、寬、厚,并 記載種核尖端的形狀,維管束束跡的大小與分布,種核棱線 的特點,有無側翅等,接著,敲破中種皮,測定種仁重,并 及時測出胚的發育狀態。必要時,將種仁置于60℃的烘箱中烘6—10小時,測定烘干種仁重及其他各種有機成分。
對白果作考種測定,以采取1千克全籽作樣品較為適宜。 據初步測定,除維管束的點距外,銀杏全桿及其他各項性狀 的變異系數一般在3%一8%,采1千克全籽實測各種性狀, 數據穩定可靠,工作量也不至于過大。只是,目前,因為白 果的價格過高,采收1千克種子,成本太高,所以,根據白 果性狀的變異情況,也可以采取隨機取樣;一10粒種子的力 法來完成。在進行地區性的種核變異規律普查時,甚至可以 采取每株采1—3顆種子的辦法來測定。這樣做,也有95%以 上的把握,使其誤差控制在5%一10%之間。
但是,種核的大小,受到多種因子的影響。這里包括遺傳因素,也有氣候因素;土壤因素、管理因素等,而且,頭一年產量的高低也會影響第二年的產量與品質。此外,種實迅速膨大期的雨量也與當年果實的品質直接有關。生產實踐證明:生長在疏松肥沃土壤上的銀杏樹,適時適量施肥,適度結實,都可以提高銀杏種實的品質;過度結實又會大幅度降低白果的品質。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實生銀杏中,確實存在每年很少結實的類型。這些植株由于結實少而種實相對偏大。因此,單純強調種核大小而忽視了其他因素,特別是產量因素,也不能選出真正優質高產的類型。這就是說,在銀杏的選種工作中,在強調質量指標的同時,也必須適當考慮植株的豐產性。
對經過核實并經考種認定為優良單株的銀杏樹,還應對其樹體作出詳細調查。對于銀杏樹體的調查,重點是結實習性,同時注意其樹體結構、病蟲害、利用概況,并連續采收3年,記載好植株的年齡、樹勢、樹高、冠幅、胸徑、干高、樹體結構、骨干枝數量及其分布、鈴枝密度、鈴枝結實壽命及最佳結實年齡、節間距離等,同時連續3年記載其開花和授粉適期及成熟和采收適期。
因為銀杏嫁接后,至少3—5年才能結實,10年以后才能逐步進入盛果期,為了加速良種的鑒定和推廣,可以將一般采用的選優后立即建立當代比較園的做法改變為連續幾年對原樹進行考查的辦法??疾榈闹攸c應當是種實的品質及其豐產的穩定性。凡是性狀確實優良,又能持續高產的,都可以就地繁殖推廣。
據近幾年各地進行銀杏選優的結果作分析,按照高產(50年生樹株產超過50千克)、優質(每千克種核粒數少于360粒)的標準篩選,一般從2000株左右的實生銀杏樹中,可以選出一株銀杏優樹,中選率為0.5%左右。
與此同時,我國絕大多數省區,都已有銀杏栽培,一般能就地采收到種子和穗條。掌握一定的標準,從當地實生銀杏中選優,有時也能成為品質上乘的良種。如果當地銀杏樹數量較多,這種選擇往往是相當有效的。
選用當地品種,應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
通過訪問,首先要搞清當地及臨近區域是否有大粒型白果。由于各地實際結實的白果樹數量有限,加之收購時一般 都以種核大小作為分級標準,所以.通過訪問,就可以在短 期內初步掌握該地區可能存在的銀杏良種資源概況。
在訪問的基礎上,要對群眾提供的線索逐一進行核實。通過實際調查,確認具體植株的真正優劣。經過多年核實,我 們發現,群眾所提供的情況,有時稍有夸大,有時則故意隱 瞞。有人出于想售高價的心情,總是說自己的白果有多大多 大。但是也有些真正擁有優良白果資源的人,生伯將來要被 人采穗以至影響結實而故意隱瞞。所以,在訪問的基礎上,一 定要通過實地考察,才能確認并發掘出真正優良的良種資源。
銀杏種實形態成熟后,要單株采樣,實測種子的各項性 狀,包括全籽重,全籽形狀,柄長,珠盤形狀、大小,種子 外種皮表面有無白粉,外種皮上的油滴形狀、大小及其分布, 以及清除外種皮后的種核形狀.種核重,種核長、寬、厚,并 記載種核尖端的形狀,維管束束跡的大小與分布,種核棱線 的特點,有無側翅等,接著,敲破中種皮,測定種仁重,并 及時測出胚的發育狀態。必要時,將種仁置于60℃的烘箱中烘6—10小時,測定烘干種仁重及其他各種有機成分。
對白果作考種測定,以采取1千克全籽作樣品較為適宜。 據初步測定,除維管束的點距外,銀杏全桿及其他各項性狀 的變異系數一般在3%一8%,采1千克全籽實測各種性狀, 數據穩定可靠,工作量也不至于過大。只是,目前,因為白 果的價格過高,采收1千克種子,成本太高,所以,根據白 果性狀的變異情況,也可以采取隨機取樣;一10粒種子的力 法來完成。在進行地區性的種核變異規律普查時,甚至可以 采取每株采1—3顆種子的辦法來測定。這樣做,也有95%以 上的把握,使其誤差控制在5%一10%之間。
但是,種核的大小,受到多種因子的影響。這里包括遺傳因素,也有氣候因素;土壤因素、管理因素等,而且,頭一年產量的高低也會影響第二年的產量與品質。此外,種實迅速膨大期的雨量也與當年果實的品質直接有關。生產實踐證明:生長在疏松肥沃土壤上的銀杏樹,適時適量施肥,適度結實,都可以提高銀杏種實的品質;過度結實又會大幅度降低白果的品質。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實生銀杏中,確實存在每年很少結實的類型。這些植株由于結實少而種實相對偏大。因此,單純強調種核大小而忽視了其他因素,特別是產量因素,也不能選出真正優質高產的類型。這就是說,在銀杏的選種工作中,在強調質量指標的同時,也必須適當考慮植株的豐產性。
對經過核實并經考種認定為優良單株的銀杏樹,還應對其樹體作出詳細調查。對于銀杏樹體的調查,重點是結實習性,同時注意其樹體結構、病蟲害、利用概況,并連續采收3年,記載好植株的年齡、樹勢、樹高、冠幅、胸徑、干高、樹體結構、骨干枝數量及其分布、鈴枝密度、鈴枝結實壽命及最佳結實年齡、節間距離等,同時連續3年記載其開花和授粉適期及成熟和采收適期。
因為銀杏嫁接后,至少3—5年才能結實,10年以后才能逐步進入盛果期,為了加速良種的鑒定和推廣,可以將一般采用的選優后立即建立當代比較園的做法改變為連續幾年對原樹進行考查的辦法??疾榈闹攸c應當是種實的品質及其豐產的穩定性。凡是性狀確實優良,又能持續高產的,都可以就地繁殖推廣。
據近幾年各地進行銀杏選優的結果作分析,按照高產(50年生樹株產超過50千克)、優質(每千克種核粒數少于360粒)的標準篩選,一般從2000株左右的實生銀杏樹中,可以選出一株銀杏優樹,中選率為0.5%左右。
- 上一篇:銀杏樹的種植方法 2016/1/13
- 下一篇:銀杏樹假死跟假活的分辨 2016/1/13